不過剛好最近家裡的舊的【限時活動折扣】 領券打95折★快速出貨★MITSUBISHI 三菱【MR-WX71Y-BR-C】705L變頻冰箱水晶棕 -大家都搶買 壽終正寢!!!!~~~~~淚奔......

寶貝說他同事也有買 ,兩個禮拜下來感覺真的很不錯喔!!

所以我跟寶貝馬上googe一下,找看看有沒有【限時活動折扣】 領券打95折★快速出貨★MITSUBISHI 三菱【MR-WX71Y-BR-C】705L變頻冰箱水晶棕 -大家都搶買 推薦評比或價格比較!!

果然不出我所料!評價真的很nice耶...(這讓我更加堅定購買的決心了!)

我跟寶貝互看一下..笑了一下!這麼便宜又超值!當然決定買了阿(愛購物的我真是太開心啦!!!)

期待囉^^.....

PS.若您家裡有0~4歲的小朋友,點我進入索取免費好物

PS2.想買情趣用品卻會害羞嗎?那就在網路上買吧!!保險套,按摩棒,跳蛋,潤滑油等情趣小物應有儘有哦!!

PS3.還在傻傻的用現金在網路上購物嗎?~,來一張現金回饋卡吧

附上連結給有需要的人哦XD

↓↓↓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↓↓↓

我要購買

商品訊息功能

商品訊息描述

送禮暢銷商品◆ 頂級藏鮮大容量:705公升
◆ 清新潔淨濾網
◆ 室別自動ECO偵測、ECO節能模式
◆ 節能運轉
◆ 節能監視器
◆ 觸控式面板
◆ 自動關門(防止箱門未閉合)
◆ 強化玻璃箱門
◆ 全室關門警鈴最近流行商品送禮酒推薦


Mitsubishi 三菱 705L日本原裝變頻六門電冰箱 MR-WX71Y-BR-C
門數:六門
有效內容積:705公升
冷藏室:379L
冷凍室:125L送禮最新出版
蔬果室:134L
製冰室:21L
瞬冷凍室:46L
尺寸(高×寬×深㎜):高1821×寬800×深738(㎜)
商品最新出版
?
推薦產品超人氣商品商品訊息特點

↓↓↓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↓↓↓

我要購買

另外再推薦給各位網友們版主常去的一些購物旅遊好站v( ̄︶ ̄)y

【 綜合平台類型 】購物網特色比較
樂天

性質相像
建議每一家搜尋要購買的品項後
比對出能折價卷能扣最多的一家來消費

MOMO購物網
東森購物網
Amazon 亞馬遜 iherb

全球人氣最高的營養保健品網路商店,許多商品都比在台灣買便宜哦~附上9折優惠碼:HAN0927
PS.購買的地址及姓名請填寫英文哦!

Amazon 亞馬遜 Amazon 亞馬遜 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線上零售商之一 購買教學請參考
【 情趣用品 】購物網特色比較
Sex478-成人情趣精品網 Sex478-成人情趣精品網 提供最優質的各類情趣成人精品給予客戶,享有高品質的商品與最實惠的價格!包裝絕對隱密安全,請安心選購~
【 旅遊訂房類型 】網站特色比較
Hotels.com Hotels.com 經濟實惠的飯店和優惠折扣訂房
Agoda訂房網 Agoda訂房網 快速、簡便的線上訂房體驗

【限時活動折扣】 領券打95折★快速出貨★MITSUBISHI 三菱【MR-WX71Y-BR-C】705L變頻冰箱水晶棕 -大家都搶買好用嗎,【限時活動折扣】 領券打95折★快速出貨★MITSUBISHI 三菱【MR-WX71Y-BR-C】705L變頻冰箱水晶棕 -大家都搶買評價怎麼樣, 【限時活動折扣】 領券打95折★快速出貨★MITSUBISHI 三菱【MR-WX71Y-BR-C】705L變頻冰箱水晶棕 -大家都搶買 去哪買?,【限時活動折扣】 領券打95折★快速出貨★MITSUBISHI 三菱【MR-WX71Y-BR-C】705L變頻冰箱水晶棕 -大家都搶買 比較評比, 【限時活動折扣】 領券打95折★快速出貨★MITSUBISHI 三菱【MR-WX71Y-BR-C】705L變頻冰箱水晶棕 -大家都搶買 使用評比, 【限時活動折扣】 領券打95折★快速出貨★MITSUBISHI 三菱【MR-WX71Y-BR-C】705L變頻冰箱水晶棕 -大家都搶買 開箱文, 【限時活動折扣】 領券打95折★快速出貨★MITSUBISHI 三菱【MR-WX71Y-BR-C】705L變頻冰箱水晶棕 -大家都搶買 推薦, 【限時活動折扣】 領券打95折★快速出貨★MITSUBISHI 三菱【MR-WX71Y-BR-C】705L變頻冰箱水晶棕 -大家都搶買 評測文, 【限時活動折扣】 領券打95折★快速出貨★MITSUBISHI 三菱【MR-WX71Y-BR-C】705L變頻冰箱水晶棕 -大家都搶買 CP值, 【限時活動折扣】 領券打95折★快速出貨★MITSUBISHI 三菱【MR-WX71Y-BR-C】705L變頻冰箱水晶棕 -大家都搶買 評鑑大隊, 【限時活動折扣】 領券打95折★快速出貨★MITSUBISHI 三菱【MR-WX71Y-BR-C】705L變頻冰箱水晶棕 -大家都搶買 部落客推薦

下面附上一則新聞讓大家了解時事

 經濟好轉為何民眾無感?

7月15日民進黨全代會,蔡英文總統以黨主席身分致辭,提到「這一年來,各項指標都顯示,台灣正在變好。景氣持續在回溫,經濟成長的幅度超越了過去的預測」。行政院也附上相關數據,強力佐證蔡總統說法,包括以下指標:

—2016年下半年起,經濟成長力道穩健增強,2017年經濟成長率達2.89%,較2015年0.81%、2016年1.41%顯著提升,預估2018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達到2.6%。

—自2016年第4季起,出口連續7季維持10%以上的雙位數成長,2017年第4季和2018年第2季出口總值,分別創歷年最高和次高。外匯存底至2018年6月,已經高達4571億,創下歷史新高。

—2017年失業率3.76%,創下16年來新低,2018年1-5月平均失業率3.65%,更是18年來最低,就業市場已相當緊繃。

—扣除物價上漲因素,2017年實質總薪資創歷年新高,平均實質月薪高達47271元,首度擺脫2008年後實質薪資倒退十幾年情形。

—台股於2017年5月23日重新站上萬點,至今已經14個月,為28年以來最長萬點行情。2018年至今,台股漲幅高居亞洲第一,台股日均成交量較2017年增加31.4%,上市櫃公司營收32.7兆元,加上總市值35兆元,都創下歷史新高。

弔詭的是,如此亮眼的總體經濟數據,多數民眾反應卻是「無感」,或是不滿目前經濟狀況,或是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,都偏向負面評價。例如5月4-5日TVBS民調,問到「民眾對蔡總統上任兩年各項施政滿意度比較排行榜」,排名第一不滿的施政是「空污改善」(68%),排名第二不滿的施政就是「經濟發展」(67%)。另如6月24-26日《美麗島電子報》國政民調,問到「您認為國內目前的整體經濟情況算是好、或是不好?包括物價、就業、經濟景氣,各方面整體來講」,認為「有點不好」35.2%、「很不好」43.3%,合計高達78.5%;反觀認為「很好」2.0%、「還算好」10.3%,合計只有12.3%,顯然也是相差懸殊。

7月19日,蔡總統在重量級企業家組成的「三三企業交流會」上,重申總體指標亮眼的經濟成績單,抱怨「有些人對民進黨的經濟治理能力或許有些保留,但這些應該都是不攻自破的偏見」、「不允許有人用偏見來唱衰台灣」、「讓抱怨來干擾我們社會的氛圍,這樣對市場的發展、投資環境的改善,不但一點幫助都沒有,還有可能打擊投資和消費的信心」。

我們不禁要問:為何總體經濟指標明顯好轉,但民眾卻充滿負面評價?畢竟,支持度只有兩成的國民黨,再怎麼唱衰台灣,也不可能導致68%民眾「不滿經濟發展施政」(TVBS民調),或78.5%民眾「認為經濟情況不好」(美麗島民調)。民眾對經濟成長無感,顯然還有其他原因。

首先談勞工處境,主要是企業獲利好轉,未必轉換為勞工薪資增加。例如2016年企業利潤率8.7%,是近25年最高,但勞工薪資卻只成長0.6%。2017年5月,主計總處公布工商普查,儘管2016年台灣GDP高達17兆,但勞工所得占比只有43.8%,幾乎是歷年最低,不但遠低於1992年51%,也不如2006年45.6%,勞工所得占比逐年下降,資方所得占比逐年上升,多數民眾的相對剝奪感自然與日俱增。

更重要的是,台灣勞工薪資長期偏低,近幾年增幅有限,生活並不容易。根據主計總處針對774萬名月薪制勞工調查,勞工平均月薪從2009年42182元成長到2016年48790元,儘管每年都有微幅增加,但平均數包括少數高薪幹部,並不能看清多數勞工處境,更準確的指標顯然是中位數。

從下圖可知,月薪中位數幾乎都比月薪平均數少掉8000元左右,例如2016年月薪平均數是48790元,但月薪中位數只有40612元,亦即2016年有半數(387萬名)月薪制勞工,月薪低於4萬元,生活壓力顯然不小。

更嚴重的是,月薪制勞工還算是待遇較好的勞工,如果再加上時薪制、日薪制、績效制、按件計酬勞工(高達124萬人),勞工總數將膨脹到898萬人,不管是月薪平均數或月薪中位數都還更低。

根據主計總處2017年調查,898萬名勞工的平均月薪只有37703元(比月薪制勞工平均48790元,少掉11087元),其中有高達305萬人月薪不到3萬元(占比33.96%);相形之下,只有163萬人(占比18.94%),月薪超過5萬元。

薪資成長遠不及企業獲利成長,即使是薪資較高的金融業也不例外。2017年金融從業人員平均月薪8萬6284元,是全國平均月薪1.73倍,儘管兆豐金2017年稅後純益266.15億元,年成長18.8%,但員工平均薪資卻比2016年衰退0.86%。另如國泰金,2017年稅後純益高達567.7億元,年成長18%,還創下歷史次高,但員工平均福利費用卻比2016年衰退12.8%,創下近三年新低。

其次是通膨壓力。薪資上漲有限,生活已經不易,不巧卻在2017年遭遇一例一休引發的通膨壓力,導致生活負擔更大。2016年底通過勞基法修法,由於商家預期將提高加班費支出,從2017年1月起,就開始陸續傳出各種物價調漲。例如八家長途客運(包括統聯、國光),從3月開始調高票價,漲幅從3%起跳。餐飲店也陸續漲價,例如麥當勞、肯德基、鬍鬚張、八方雲集、星巴克、怡客、85度C、COCO壹番屋等等。另如診所協會估計,將有三到五成診所調高部分負擔費用。芝麻街美語也將每天收費調高25元,學生家長一個月要多付500元。甚至連聲寶和東元等家電業者,也宣佈將調漲部分家電售價。2018年3月,國泰金控公布國民經濟信心指數調查,物價上漲預期指數高達88.99,比2月77.6提高11.3,創下2012年6月以來新高。高達62.4%民眾認為,2018年通膨率會超過1.1%。

然後談股市投資。儘管台股從2017年5月至今,股市上萬點已經14個月,也是28年來最長的萬點行情,但一般散戶卻相當無感,也很少轉化為民間消費熱絡。主因是台灣散戶已大幅減少,交易量占比從2000年88%降到2017年54%,融資餘額也從5553億元降到1419億元,交易戶數也從189萬戶減為130萬戶,約有三分之一散戶已經離開台股。

散戶無感,外資卻頗有感,因為這次萬點漲的主要是權值股,前50大權值股占大盤權重69%,外資持股超過40%就有20檔,上漲貢獻大盤高達1210點。反觀散戶高達81%的OTC,2017年5月指數只有134點,相較於2000年萬點行情時的257點,顯然還相差甚遠。

另如投信近十年的台股基金,也從4372億萎縮到1814億,台股交易量占比,上市從2.7%降到1.3%,上櫃從3.8%降到1.5%;反觀境外基金規模卻不斷膨脹,從2007年2.1兆迅速擴大到2017年3.2兆,成長將近五成。另如國內保險基金,2017年已經成長到20兆,但十年來,投資台股只從1兆增加到1.2兆,海外投資卻從6.4兆暴增到12.7兆,都可看出台灣投資的持續低迷。

最後談企業投資。7月16日蔡總統參加亞洲台灣商會年會,重申台灣各項經濟指標轉好,但投資持續低迷,感到難以理解。例如2018年1-6月台灣機械設備進口,較去年同期減少3%,如以新台幣計價,減幅更高達7%。誠如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所言:「去年第二季衰退,今年第二季我看也沒有恢復正成長,怎會是投資的最好時機?」。

投資不振也顯現在外來直接投資(FDI)。2016年儘管FDI高達110.37億美元,但如果扣除兩大併購案,包括荷商ASML以1000億元台幣併購漢微科,加上美光以1300億元台幣併購華亞科,其他FDI只剩下31億美元左右。2017年FDI成長到75億美元,但顯然也是離岸風電外資帶動,投入其他產業並不多。

追根究底,經濟指標好轉,企業投資卻持續低迷,主因是國際景氣復甦,並非只有台灣經濟轉好,其他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好。台灣不能只跟自己過去比,還要和鄰近國家比,畢竟企業投資都是講求國際比較,台灣相對於其他亞洲國家,除了離岸風電之外,並未提供更多強有力的投資誘因。

例如2017年台灣經濟成長率2.89%,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還是偏低,根據世界銀行統計,2017年中國經濟成長率6.9%、韓國3.1%、香港3.8%、新加坡3.5%,都比台灣還高,東南亞各國表現更加亮眼,越南6.8%、馬來西亞5.9%、印尼5.1%、菲律賓6.7%。菲律賓國家經濟發展局(NEDA)甚至預估,2018-22年菲律賓將進入迅速成長期,經濟成長率將介於7%到8%之間。

綜合上述,儘管經濟成長亮眼、出口續創新高、失業率創新低、台股常上萬點,但對比薪資微幅增加、通膨壓力擴大、股市分紅有限、其他國家表現更好,不但民眾對經濟轉好感受不深,企業對投資台灣也興趣不大,要提高投資和消費信心,恐怕都相當困難。

正本清源,唯有讓薪資成長跟上經濟成長,讓薪資成長超過通膨壓力,讓股市分紅普及一般散戶,讓投資環境超越其他亞洲國家,才能讓民眾真正感受到經濟改善,讓台商真正立足台灣、走出投資陰霾。

【作者:郭正亮,立法委員】

______________

【Yahoo論壇】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、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,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,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。有話想說?不吐不快!>>> 快投稿Yahoo論壇

 

 從花蓮地震看記憶斷層的災難

撰文=方儉 (攝影/黃威彬)

痛,上帝給人類最好的恩賜!忘,台灣人給自己更好的禮物?

在生理上,我們身體遍布神經,讓我們有知覺,神經系統把訊號送給腦部,腦部決定再把傳出訊號,讓身體作出反應,有些神經的訊號,我們有意識的知覺,有些則沒有,所以我們的身體發展出隨意肌、不隨意肌接收腦部的信號,因此我們活著,無論是有意識的,或是無意識的。

在不同的感覺中,痛,是這些信號中最強烈的,當我們受到壓力、撞擊、刺激、傷害,就會產生痛,痛讓我們可以迴避危險,化險為夷。但是我們也會對痛產生逃避、耐受力,而無視痛的存在。

所以有生理、心理學家認為痛是上帝給人類最好的禮物,英文也有no pain no gain,有人中譯為「一分耕耘一分收獲」,但是也有「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」之意。糖尿病通常不會致命,但是糖尿病的高血糖會使神經末梢失能,而使人沒有感覺,廣告中孫子騎著三輪腳踏車壓到睡著阿嬤,阿嬤都沒醒,久而久之末稍血管、神經壞死,截肢、眼盲。

痛感讓我們不悅,躲開,甚至是脊髓反應,快到不需大腦判斷,自動跳開。如果不痛,碰到熱水,我們也不知道躲開,被燙傷,可能會造成嚴重致命的後果。

感冒,我們會頭痛、喉嚨痛、全身酸痛,這代表我們的身體免疫系統在工作,如果不痛,沒有知覺,就不知道要休息,補充養份、提高免疫力,或是使用藥物控制,可能會惡化,甚至致命。


150年前的地震海嘯

每次地震來襲,中央氣象局對地震的標準答案是「地殼能量正常釋放」,請民眾放心。這標準答案聽起來不痛不癢,有誰會知道,下次的正常能量釋放,發生在哪?有多強烈?上面有什麼建物?會不會有災害。

每次颱風來襲,風災肆虐,媒體的報導彷彿重播過去的新聞,停水、停電、抱怨、感恩、咒罵官商勾結、檢討防災、修法、更多預算……

的確,地震是台灣的常態,如果沒有地殼板塊擠壓,颱風侵襲,就不會有「台灣」。而台灣人每次面對這些天災地變,都好像第一次經歷這些災變,過去數百年都沒有發生過一樣。

150年前,1867年的基隆大地震,房屋倒塌,海嘯覆蓋過基隆和平島,和平島最高處超過26公尺,這代表這海嘯極大,當年北海岸人口較少,但這次的地震海嘯淡水廳志有記錄,就連馬偕醫生的日記都有記載。

台灣很少有人公開討論,曾預測東日本大地震的日本地震學者都司嘉宣就表示,台灣北部連到日本硫球海溝,台灣缺乏海底地層研究,但是從現有的資料就可以判斷台灣沿海過去曾多有海嘯,但是台灣有多少防海嘯、面對海嘯的準備?

從日本NHK的311大地震紀錄影片,我們清楚的看到東日本沿海居民在地震後到海嘯來的20多分鐘聽到警報,盡量撤離,但是仍有兩萬人罹難,那裡的人口密度與數量還不及北台灣。

都司嘉宣肯定認為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台灣也會遇到東日本大震這類的地震海嘯,只是不知未來發生於何時、何地,很難預言,唯有做好各種測量、準備工作,以減少傷亡。


4年前壓力測試的警告與忠告

2013年10月,歐盟壓力測試專家來台灣進行一週的現場考察,年底出具的報告十分客氣,不少外交詞令客套話,但是也把重點點出來,台灣在面對極端自然災難,包括地震、海嘯、洪水、土石流,基本的安全設計極限都不足,需要重新計算。

深入了解就知道,國際的核電廠在8公里半徑內不得有任何斷層,不論死活斷層,而台灣的所有核電廠下面都有斷層的破碎帶,機組和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電廠是兄弟機型,地質更惡劣,而維修保養,人員素質、訓練,防災準備,以及核工科技水準都遠落後於日本,台灣有何能力去面對北海岸大地震?

不要說運轉或停機的核電廠,就算是除役,在拆廠階段,也可能會碰到地震、海嘯,在所有台電、原能會的緊急應變計劃、斷然處置措施,這些都付之闕如。

歐盟壓力測試小組在離台前與我和賀立維、徐光蓉、趙家緯有一次會晤交換意見,因為正式的會談被原能會的鎮暴部隊所打斷;一位代表悄悄的告訴我,核一、二廠外面的道路、橋樑在地震時會斷,到時候裡面的居民逃不出來,外面的救援進不去,這是未來最壞的情況,大家只能眼睜睜看著失控的核災,誰也沒辦法。

這段後來出現在報告中,但報告出了4年,至今都沒有任何回應報告的具體計劃,反正一年拖過一年,好像「2025非核家園」的符咒一掛,核電廠除役、核廢料處理就會自然發生,事實上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國家的核電廠是這麼「船到橋頭自然直」的。

去年11月我訪問德國核電廠除役、核廢料處理,他們的原則是「沒有人能置身事外」,任何地點都要納入高階核廢料永久儲存的考量,要竭盡所有可能找到最安全的地方,而任何相關計劃都必須是「可逆的(reversible)」,萬一出了問題,還能把核廢料退出來。

要找到核廢料最終處置場,才能除役,2022年德國全面除役,他們立下決心一定要找到,並承諾在除役停機17年完成所有拆廠、復原工作,讓「綠草地」交還給當地,而台灣要比照辦理,幾乎絕無可能!因為台灣根本不像德國有上億年不曾移動地質條件的場所,整個島3萬6千平方公里,再加上週邊海域都是近千萬年劇烈活動的新興地質。

我們必須面對這樣的現實,可是別說核廢料這種百萬年的難條,就連簡單的危險地區老舊社區都更都無法進行,因為台灣根本沒有國土計劃,更沒有完整詳實的國土資料系統,都市計劃、都市更新是由一連串上下交征利的炒地皮構成。

每次地震,都是該倒的倒了,一點也不冤,幸運的是還有更多「該倒的」沒有倒。

按照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公開指陳,如果這次花蓮地震發生在台北,至少4千棟老公寓房屋要倒塌,當然還會有更大的,倒得更多。而以目前的科技,這些有如風中殘燭的老房子早就登上了「地震生死簿」,但是大家還是可以若無其事的生活、工作著。

以前讀過蔣經國推薦的《風雨中的寧靜》,一開始就說代表「寧靜」的畫是一幅在奔瀑旁作窩的小鳥,小鳥在窩裡安睡著。這不正是現在台灣人的寫照?災難前的寧靜?

從小開始,我們的學校教育是「菁英教育」,考試定英雄,一次次的考試,週考、月考、段考、期末考…通過考試的就可以得到較好的教育資源,失敗的,就失去教育資源,考試教育把人的視野越教越窄,只是緊盯著考試,而考試與生活、人情世故幾乎完全脫節,有些課程根本是在說謊(如以前的三民主義、公民與道德等),課程與現實背道而馳,但所有老師、學生都「甘之如飴」,凡是答對的,其實都說了謊。

難怪今天台灣在國際上最露臉,分布最廣,業績最好的,不是台商、電子業,而是遍及一百多國的詐遍集團,因為我們在家從小就不斷練習說謊、作弊、考高分,詐騙是最便宜的技能。

騙別人,只能騙一兩次,而騙自己,卻是一生一世,甚至會遺傳給子孫,我們不面對天災人禍的真相,每次災難降臨,媒體有如套好了公式,填上不同的名字、地點,就可以把新聞報好,人民在媒體悲慘的畫面、聲音、文字捕捉自己的悲情,悲痛只是一事無成,罵罵政府後,就選擇忘記。

政府是靠發國難財累積財富與權力的,就像羅馬人遇到敵人兵臨城下,把權力交給凱薩,趕走敵人後,凱薩不再把權力還給羅馬人,因為敵人還會再來。

災難不斷來,給了政府更大的獎勵,先撥特別預算,再修法編更多救災預算,得到更多的權力。每次救災動輒百億、千億,有專家估計,921大震後,估計有560多萬戶耐震度不足的老屋,粗估應花費300億元來盤點,至少可以評估要有多少危樓要即刻改建或重建,但二十多年過去,大家還是在觀望。

這些危樓、危屋搞不好會變成住戶的棺材,但是住戶卻不重安全,反而想藉都更之名,改建增加容積率,不用錢可以換新屋,甚至可以撈一筆;而政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與其當檢測當烏鴉,不如等地震震倒了,中央有補助,也是能混則混能撈則撈,何樂不為?

請到最後,此題無解,一次災害來了,有如一次考試,有人過關,有人被當掛,下次再來考一次。

花蓮地震,大家有感嗎?有。沒有比921更有感,921沒有比台北東興大樓有感,因為還沒輪到台北。

150年前的基隆金包里大震,沒有人活這麼久,都無感,這是集體記憶的斷層,大家都以為台北不會大震,不會大震?再往前算150年,1694年康熙大地震間台北湖怎麼形成的,湖水又怎麼退卻變成今天的盆地?

家人問我,要準備逃生包嗎?我想了兩天,「不用了,反正也逃不了。」反正在這集體記憶的斷層裡,逃不逃,只是早死晚死的問題,還有人會在乎核災嗎?
延伸閱讀

■  台南地震撥2百億花蓮3億元?賴清德:當年200億元其實沒執行

■  政府不再是魔鬼?歷史見證:林務局和賽夏族原民簽訂夥伴關係

😢 6.0強震!天佑花蓮

震怕了 台鐵每天上萬張退票
花蓮這一震 震掉多少觀光財
愛心噴發挺花蓮 國人捐款逾7.5億
5000杯咖啡 退伍中士送暖到花蓮
繞半台救災!維冠震、新屋大火都有他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!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?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!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。投稿去—–>https://goo.gl/iy5TCA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aoiowu26oww 的頭像
    eaoiowu26oww

    林宗琴的生活時報

    eaoiowu26ow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